社交媒体上,“搞抽象”成为一种风潮。“抽象”无定式,可以是驴唇不对马嘴的对话,也可以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还可以是对热梗灵活巧妙的运用,总之,“已读乱回”是抽象的核心精神。“抽象”也成为一个形容词,用以评价某些非常规、非预期,甚至很古怪或出格的行为、言辞和表现。 某种程度上说,“搞抽象”是“发疯文学”的延伸,它们追求的是非理性、无逻辑,也无所谓他人是否理解。“搞抽象”能够顺利进行并且达到娱乐效果,需要同样“心有灵犀”的网友,这也使“搞抽象”天然有着圈层化属性,外行人容易不明所以。然而,“搞抽象”的默契在形成一种对话共同体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真正讨论和对话的抗拒。当一个提问/讨论帖下方全是“搞抽象”的抖机灵评论,对话和意义便消解于无形。分众时代下,“搞抽象”是解构的、后现代的,也是矛盾的——一边渴望在圈层内抱团取暖,一边又拒绝好好说话,流露出无效沟通的忧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