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著名作家、编剧、影视制作人琼瑶在台湾家中离世,终年86岁。许多媒体使用“轻生”二字形容其离世,却是对她的选择最错误的解读。出乎绝大多数人意料,琼瑶主动选择了离别的方式,并留有遗书和告别视频,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做了最后的宣读。而随着这次最后的告别引发广泛讨论,人们的目光也再次聚焦到被“中式言情教母"琼瑶的作品和人生上。 近年来,年轻人越来越少于、不敢于谈“爱”,琼瑶的作品也自然成为了那个被集中批评爱情至上、老套狗血的靶子。但这背后其实是时代的变迁的缩影,在琼瑶创作的年代,战乱、门第、礼教等都被视为高于爱情。在那样的年代,琼瑶的作品中却始终赞美爱与自由。而且她笔下的女性甚至往往更为主动,而毫不受到当时更普遍的性压抑的束缚。在一个禁止、羞于谈爱的时代,去高歌爱,这正是她朴素、自然却又坚韧而珍贵的女性反抗。这也是为什么她不仅是一个创作者,而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重读琼瑶,更是重新解读琼瑶,这再次警醒我们,不要脱离历史语境地去批判“不够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