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产业研究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回复: 0

仅14%英国千禧一代认为“工作第一”,是自我觉醒还是无...

[复制链接]

1871

主题

2004

帖子

677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771
发表于 2023-10-7 14: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秋与国庆的悠长假期,让很多人有了出游的机会,很多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纷纷出游,享受短暂的“逃离北上广”时间。
无独有偶,英国大城市的年轻人也在逃离大城市。在英国大城市生活,生活成本高昂,许多英国年轻人被迫逃离城市回到乡村生活。
越来越多的英国年轻人正在拒绝将工作置于生活的中心,他们不再追求过度加班,也不想承受过多的职场压力,而更关注家人和个人成就。
01
回归生活
莫莉如今35岁,年轻时父母和老师不停地教导她“天道酬勤”,的确,初入职场时莫莉也曾为工作废寝忘食。
但“天道酬勤”辜负了她。莫莉成为母亲后,想申请弹性工作模式,公司拒绝了。“我随时可被替代,”她说。“我只是机器里的一颗螺丝钉而已。”
她这才猛然醒悟,长久以来她一直践行的“早到、晚归、做职责之外的工作、追求工作结果远超预期”——结果却是没有回报。
现在,莫莉认为“工作是生活的干扰”,工作仅仅是为了赚钱维持生活。她现在拒绝周末回复公司邮件和电话,更在乎她的两个孩子。她认为:“工作可以等到周一,孩子却不能。”
不只是莫莉,许多英国千禧一代都在调整工作与生活,不再那么投入工作。2023年9月,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发表的 24 个国家研究报告表明,仅有 14% 的英国千禧一代(21世纪80 年代初至 90 年代中期出生的人)认为工作第一,而 在2009 年这一比例为 41%。
谈及家庭生活,莫莉说:“我们经常在树林和大自然中散步、骑自行车、读书、下棋,然后从美好生活抽离继续工作,再回归生活。”她说,这种低压的工作态度让她“更平静”。
伦敦国王学院的调查还发现,只有73%的英国人认为“工作对于生活非常重要”。在调查的24个国家中,英国的赞同比例最低,低于美国(80%)、德国(84%)、法国(94%)、意大利(96%)和菲律宾(99%)。
02
努力、努力、再努力?
无独有偶,31岁的詹姆斯生活在格拉斯哥,他一直努力工作,大学时争第一,公务员时常常工作到晚8点或9点,希望引起领导注意。
但2020 年大流行期间,詹姆斯读了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的《毫无意义的工作》后,顿悟生活的意义。詹姆斯说:“他谈到很多关于提供社会效用的工作通常工资很低,但相反的工作却报酬更高。”
詹姆斯觉得,尽管他兢兢业业地工作,但却不一定有价值,也难以维持财务稳定。“我感觉到徒劳无功。虽然我非常努力地工作,但却依然不会取得成功。”他说。
“也基于此,英国工资与房价水平失调,我们只有实现工作跃迁,才能在英国部分地区买房。我并不是说‘拥有房产’就万事大吉,但它是财务稳定的基础。”
詹姆斯现在醉心生活,去远足、阅读和看电影时,手机都调成飞行模式。“我仍然重视工作,对于本职工作认真负责。但我刚意识到,很多千禧一代被灌输的成功神话,‘努力、努力、再努力,你总会如愿以偿’ 。 这不一定是真的,”詹姆斯说。“这是一种优先次序的调整。”
英国财政研究所(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的最新研究发现,英国的社会流动性处于50 多年来最低水平,贫困家庭的孩子比 40 年前更难进入高收入阶层。英国财政研究所表示,上一代的馈赠和遗产对家庭收入愈发重要。
“我觉得工作是次要的,用来维持我个人生活。”23岁的凯特说,她在伦敦的心理健康部门工作。她认为,朋友聚会、阅读、陶艺和绘画等自我实现活动都比职业目标重要。“这些事情让我充满活力。”她说。
凯特曾经做过一份压力很大的工作,发现工作统治了她的生活。她说:“工作会渗透到我的个人生活中。”她认为,过于专注工作会导致“倦怠和压力,疏远朋友和家人,最终会导致心理健康下降。”
凯特说,优先考虑生活而非工作是因为“对自己仁慈”。但她也承认,在当前英国的生活成本危机中,这样做很奢侈,她希望所有人都可以优先考虑生活。
26岁的伦敦商业分析师蒂姆说,他也优先考虑生活而非工作,因为“工作总是做不完”,他过去常陷入不健康的生活中。“我不会利用假期或申请休假,实际上不管我去任何地方,我最终只是在不停地工作,直到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筋疲力尽。”
蒂姆之前非常努力工作,工作到身心俱疲,经常感到疲倦和沮丧,不得不休息几个月来休养生息。他说:“我渴望继续工作,努力提升自己,获得晋升和加薪,这样就会有一点安全感。”
但蒂姆也开始意识到,努力工作并未兑现他期望的升职加薪。当看到努力奋斗者“没有工作机会”,毕业后只能去酒吧工作或者打零工,但家境殷实者却升职加薪。他说:“成功的关键在于你是否上对了学校,成功的话就能收获百万年薪。”
现在,蒂姆努力遵守下午 6 点前下班和不加班的规定。他更认真地生活--比如建立深度关系和花时间周游世界。他说:“我试着对自己好一点。”
36岁的爱丽丝(Alice)住在利兹,她过去常常熬夜工作,连周末也在加班,除了数字营销的本职工作外,经常自愿参与非本职工作。但近年来,她开始发现这个工作系统的残酷——辛勤工作的上班族就像西西弗斯,我们推巨石上山,永远无法到达山顶。
她说:“现在,我真的不相信那种努力工作、取得成就、走上人生巅峰的‘优绩主义’。我的世界观是,不管正确与否,世界都是极少数人拥有一切资源,而我们其他人为他们工作。”
思维的转变和儿子的出生让爱丽丝重新将家庭看作生活的核心,而非工作。她觉得这种转变让她感觉充实,她说:“我很庆幸我的生活除了工作之外还有其他事情,这在以前是绝对没有的。”
03
代际差异
伦敦国王学院政策研究所所长鲍比·达菲(Bobby Duffy)教授解读这种观念转变时,发现英国正在“转向更平衡的工作与生活”。英国产生了潜在共识,即工作不必优先于生活,努力工作并不一定成功,不工作也不一定生活懒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态度越来越被接受。在1981年至2022年的数十年间,主张减轻工作压力的英国国民比例从26%升至43%。这种观念在其他西方国家也有遍地开花。例如,在加拿大和德国,持这种观点的人口比例分别从25%上升到41%和30%上升到45%。
同时,英国也是对不工作的人态度最宽松的国家之一,很少认为不工作者是 “懒人”。据报道,除此之外,只有瑞典不会认为不工作者“懒惰”。
代际差异呈现了一幅耐人寻味的图景:老一代人倾向于把工作放在首位,尽管随着他们步入暮年和退休,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另一方面,千禧一代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强烈怀疑过度投入工作。
根据调查数据,超过一半的英国千禧一代希望减轻职业和工作压力。这一观念在老年人中回应寥寥,只有少数婴儿潮一代表示赞同(婴儿潮一代是指年龄在 50 多岁到 70 多岁之间的人群,而千禧一代则包括年龄在 20 多岁到 40 多岁之间的人群)。
达菲教授提出了造成代际差异的几个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愈发怀旧,这可能影响了老年人对年轻一代工作奉献精神的看法。此外,长期经济不稳定和工资停滞,也让年轻一代质疑工作价值。
不过,达菲教授提供了一份令人欣慰的报告,称在高收入国家,主要是年轻一代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过去的 40 年里,许多主要经济体都报告,有越来越多的人表示需要降低工作的重要性。
04
“工作不是我生活的中心”
劳拉就是这种态度转变的最佳例证,她减少了工作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家庭中。
她转行室内设计,这不仅让她更快乐,而且也让她更坚信,虽然工作可能令人振奋,但它不是生活的中心。
她的首要任务是与家人和朋友共度美好时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城汽车产业研究院

GMT+8, 2025-5-4 19:48 , Processed in 0.0226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