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出台新制裁打击涉俄“洗油”行为,填补船舶间转运监管漏洞
在重重涉俄禁令下,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俄罗斯石油运正非法地利用船对船过驳手段,隐匿或混淆相关产品的原产地,进而避免涉俄制裁的影响。
6月23日,欧盟公布了针对俄罗斯的第11轮制裁。新制裁方案,旨在填补过去一年间实施的涉俄制裁政策的种种“漏洞”,包括打击涉嫌通过“欺骗性手段”暗中运输俄罗斯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船只;以及从规定层面,终结了德国和波兰通过管道进口俄罗斯石油的可能性。
欧洲理事会的公告指出,鉴于用于运输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船只欺骗性行为急剧增加,该机构决定禁止涉嫌违反欧盟禁令并展开船对船(ship-to-ship, STS)过驳作业的船只进入欧盟港口。
具体来说,如果该船只被发现违反欧盟对俄罗斯的海运原油和石油产品进口禁令,或者涉嫌运载以超过上限的价格所购买的俄罗斯原油和石油产品,那么该船只将不被允许进入欧盟港口。
欧洲理事会同时补充道,如果当局有确凿理由怀疑某船只在运输俄罗斯原油和石油产品时,违反国际协议、规则和标准,且非法干扰、关闭或以其他形式令其导航系统失效时;或者该船只要没有至少提前48小时通知主管部门,其将在欧盟成员国专属经济区(exclusive economic zone , EEZ)或该成员国海岸线起12海里内进行船对船过驳的话,该船只也将被禁止驶入欧盟港口。
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它从测量领海宽度的基线起,不得超过200海里。
自2022年俄乌冲突发生后,欧美国家已先后对俄罗斯展开多轮经济制裁。欧盟也已在对俄罗斯煤炭、原油等能源实施禁运后,同意为俄罗斯海运原油和成品油设置价格上限。具体来说,只有按照不高于上限的价格购买俄罗斯石油,欧盟运营商才能为这批石油从俄罗斯发往第三国提供保险、融资、技术支持以及海上运输等服务。
在西方国家针对俄罗斯海运原油的价格上限生效后,若俄罗斯想要以超过价格上限水平的价格运输原油等产品,全球大多数的保险等海事服务运营商将无法为其提供服务。这也使得外界开始格外关注运输俄罗斯石油的“影子船队”(shadow fleet)或者“黑暗船队”(dark fleet)的动向。
暗中进行的船对船过驳漏洞
这种“影子船队”通常由老旧的船只组成,这些船只通常没有保险、所有权不明晰、久未维修,会通过关闭信号发送器来隐匿自身位置,以及会利用伪造的船只文件等方式来逃脱各国政府或有关商业机构的监管。
所谓的船对船过驳,指的是在两艘静止或航行中并排的船只之间转运货物的形式,可以用这种方式转运的常见货物,包括原油、石油产品、天然气、液体化学品等。
通常而言,有些大型油轮或天然气运输船会装载大量货物,但这些货物并不一定需要在同一港口卸货。一般来说,实施船对船过驳,可以减少船只在港口停泊的次数和时间,提高货运的经济性。同时,当有些大型货船受到吃水限制,在某些港口也无法停靠时,也需要采取船对船过驳的方式卸载或装载货品。
虽然符合标准规范的船对船过驳是一种合法的运输形式,但外界认为,在重重涉俄禁令下,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俄罗斯石油运正非法地利用船对船过驳手段,隐匿或混淆相关产品的原产地,进而避免涉俄制裁的影响。
标普全球市场情报在5月底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在2023年一季度共有215艘油轮(共计931万载重吨)参与了524次暗中进行的船对船过驳。与之相对,去年同期仅有72艘油轮(共计240万载重吨)参与过161次船对船过驳。
同时,该机构指出,在2023年1月至3月间,在俄罗斯的专属经济区和靠近俄罗斯于欧洲的飞地加里宁格勒的航道上,观测到了312次暗中进行的船对船过驳。而一年前的同期,这一数量仅为6次。
因此,该机构认为,俄罗斯正日益利用船对船过驳技术,将原产自俄罗斯的石油“洗白”,藉以逃避西方的制裁和审查。
然而,鉴于这些“影子船队”的船只过于老旧,设备可能存在老化等问题,运输的危险性也有所增加。据航运业媒体英国《劳氏日报》报道,2023年5月,建造于1997年的阿芙拉型(Aframax)油轮Pablo在马来西亚东南方向的公海起火,并造成三名船员失踪。这艘“影子船队”曾在起火前六天更换过旗帜,且曾在过去四年间使用过四个不同的名称、旗帜和注册船东。
此外,船对船过驳也可能会因在操作过程中造成泄漏,进而污染环境和带来起火风险。国际海事组织(IMO)已在2023年3月底召开大会上指出,“影子船队”的船对船过驳行为增加了漏油和碰撞的风险,并认定此为高风险活动,呼吁对此加强规范和管理。
|